参加上海TED聚会的随想

在meetup.com上看到有本地的TED小范围活动,于是关注了这个group,一直还没想好啥时候去看看,没想到就在今天去了。今天meetup网站一直受到DDOS攻击,就在我决定去后不久,竟然网站也很帮忙的恢复了一段时间。(现在这会儿Mar 3 23:15又开始故障了) 这类活动还真的是老外比较热衷,即使是在上海本地,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参与者还是有很多国际友人。今天人还是不少的,活动在c3 cafe, 一片不大的空间里挤了大概有50人左右。其中还有今天刚到上海的,同时也是第一次来上海的朋友。活动的组织者事先就有过今天内容的预告:由来自Nestworks的产品经理 Anne给大家作题为《Don’t stop believin》的主题演讲。 Anne的整个故事相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可以说是相当丰富、甚至是有点疯狂地。我想没有什么同学,朋友,同事会给自己安排如此的计划。我简单概括下过程: 英国人,20岁不到就离开国土出来闯荡,混迹于港澳台一带,然后在经历了一系列各种跨度的工作后(包括在台湾教英文,澳门赌场,夜总会,儿童福利院, 上海世博会,上海政府公益活动等),发现企业应该对外有好的正面的作用。把这点作为了她的梦想并继续投身于NPO,NGO的工作。目前就职Nestworks的。 Nestworks是一个类似孵化器的非盈利组织,具体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本来今天上午还和一位国际友人约了3月22日去公益新天地看看聊聊,发现世界有时候确实很小,今晚的TED演讲者竟然就来自那里。没准下次就能有更加多的接触和了解哦。 在进入cafe前发了张小名片,后来注意到上面有个QRCode,扫了下,原来是couchsurfing的微信公号。couchsurfing也是个眼熟的字眼。在听完anne的故事、或者应该说是她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又看到这个couchsurfing后,可以说是出现了所谓的这样的一个点,在这个点上大脑出现了奇怪的反应,会将很多故事串联起来,是一个个关于分享的故事。 2011年,我首次在techcrunch上知道了美国硅谷有家叫做airbnb的小创业团队,做的是让全世界的私人住宅得到充分利用用于出租给旅客的平台。当时刚起步,只有旧金山本土的业主在上面挂牌。同年5月,我们计划了一次美国的旅游,当时我就毫不犹豫的抛弃了booking.com选择了airbnb平台,从现在看来这似乎也还是一次较为大胆的选择。但是我知道就是这种不确定性计划和安排,是任何一家hotel都无法给予的新体验。【这里也需要提醒大家不要被这段说的大脑发热,毕竟选择airbnb这类平台能带来更多分享和故事的同时有一定风险】 我们遇上了以为相当热心的美国老太太,吉普赛裔。充满吉普赛特色的房屋装修,在我们入住的当天下午自发的带我们逛了圈SF的非主流景点(主流景点我们自由安排),讨论了各种话题(当地人们习惯,中美人们的不同想法,老太太还知道著名的G.F-W,毕竟也算是早期使用airbnb的,果然对互联网资讯很敏感)。在傍晚回到住处后,发现原来我们还有同住的另一位小伙,在房屋的另一头的一间里。看到他腿上宽大的Macbook Pro 17外加满屏幕的代码时,一股亲切感迎来。小伙不是SF的本地人,是长租在这里的一个码农,当时在一家SF的初创互联网公司做开发,具体啥网站我记不清了,但是我记得是一个类似ESPN的资讯站,但是更加focus在某一领域(具体也忘记了)。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这里到处是创新,人们愿意接受新事物,再加上老外原本就倾向分享的基因。几乎分不清工作,生活的界限。隔天早晨起来,又和吉普赛老太太攀谈了一会儿她近几年参加burning man聚会的感想,还是那浓浓的氛围。 在这里碰上创业团队的小伙儿       前两天,发现了一个app,这是一场浪漫主义的社交试验——Civo, 温暖的设计理念,让你领略别处的生活。这个app让我们随意的,快速的了解地球各个角落的更多的故事。也许你没有那么身临其境,但是你也省下了相当可观的金钱和时间。这是一个免费的app,目前没有广告,我们感谢如此app的开发商,也更加感谢其上内容的产生者。 一个小点子,一段小故事的分享可能会泛起无限的涟漪。这些涟漪相互碰撞的后可能就有我们无法预估的结果。希望类似TED这样的节流会能在国内扩大范围,更多的人被影响,更多的人影响到大家。    

为程序员量身定制的12个目标

转自 伯乐 对程序员们来说挑战自我非常重要,要么不断创新,要么技术停滞不前。新年伊始,我整理了12个月的目标,每个目标都是对技术或个人能力的挑战,而且可以年复一年循环使用。 01. 变得有耐心 02. 保持健康 03. 拥抱变化带来的不适应 04. 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 05. 自动化 06. 学习更多数学知识 07. 关注安全 08. 备份你的数据 09. 学习更多理论知识 10. 接触艺术和人文 11. 向新的软件学习 12. 完成一个自己的项目 接下来我会对这些建议逐个介绍。 变得有耐心 程序员们会担心锻炼耐心付出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其实,培养耐心只要付出很小的投入就能够得到相对而言很大的收获。下面是开始锻炼耐心可以尝试的一个列表,只要全身心投入其中任意一项,都可以在一个月左右脱离门外汉(成为有经验的新手)的阶段: 烹饪、徒步、滑雪、天文、慢跑、木工、武术、舞蹈 保持健康 程序员通常久坐少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会面临健康问题,但通常都被我们忽略了。一年中花整整一个月来调整你的生活习惯、 饮食和生活环境,这会促使你养成持久、健康的生活习惯。每年去一趟诊所检查血压、胆固醇和血糖,看看这些指标最近有什么变化。如果你的手腕开始疼痛或者已 经疼了很久,马上停掉手上的工作开始与“鼠标手”(重复性劳损)作战。注意你的坐姿,尤其是肩膀和脖子。我使用了矫姿器来帮助治疗。 跟踪你的体重、摄入以及燃烧的卡路里。如果有必要,可以改变生活方式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减肥。(《Zed Shaw:程序员的常见健康问题》) 程序员的常见健康问题 拥抱变化带来的不适 在我20刚出头的时候,通过观察身边年纪稍大一些的伙伴我发现有些人停滞不前而另一些则活力充沛,我试着寻找背后的原 因。答案就是舒适感。舒适会让技术停滞不前。当找到一个能够为我所用的系统时,我们会一直使用它。但技术是不断进步的,而那些停留在舒适区的人永远不会意 识到这些进步能够为他们带来好处。不破不立,要让自己适应不舒适的感觉。 下面列出的事情一开始可能会让你感到不适应: 使用德沃夏克键盘 使用vim替代emacs,反之亦然 不使用鼠标 使用不同的窗口管理器 喝清咖啡不加奶油和糖,或者喝清茶 尝试一个月“流行且无聊的新事物” 一个星期中有一天不开手机 学习使用一种可以单手输入的设备 尝试一个不同的操作系统 一个星期中有一天不上网 试着对饮食加以限制:尝试吃素,成为纯素食主义者,不吃乳制品,等等 每天吃一种你不喜欢的食物… Continue reading 为程序员量身定制的12个目标

The Secret of Life from Steve Jobs in 46 Seconds

视频在youtube看了,不转了,就把原话转载在在这里吧。 When you grow up ,you tend to get told that the world is the way it is and your life is just to live your life inside the world, try not to bash into the walls too much, try to have a nice family, have fun, save a little money. That’s a very limited… Continue reading The Secret of Life from Steve Jobs in 46 Seconds

What do programmers really do?

This article is originated from here Computers are useless. They can only give you answers. – Picasso Many people (including my mother-in-law) think that computers are becoming so smart that programmers will be no longer needed in the near future. Other people think that programmers are geniuses who constantly solve sophisticated math puzzles in front of… Continue reading What do programmers really do?

史上最著名的10个思想实验

这篇译文的原版在这里:http://www.toptenz.net/top-10-most-famous-thought-experiments.php 其中有视频配合解释,很不错。   思想实验是一种精神上的观念或假想,通常和谜语相似,是哲学家和科学家用以了解什么是大众思想的一种简单方法。他们的运用在如哲学和理论物理(理论物理无需做实验)等抽象领域是最为广泛的。他们像是为思想准备的一份大餐,最终给出复杂的答案。即使思想实验本身也会有无法理解的时候,这并不奇怪。下面是10个著名的思想实验,还有他们所要表达的哲学、科学和伦理意义。   10.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9.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 认知论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它描述的是,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 解读: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 Edmund Gettier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在这个实验中,农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证词和他自己对于空地上的黑白相间物的观察所证实。而且经过送奶工后来的证实,这件事也是真实的。尽管如此,农民并没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儿,因为他认为奶牛在那儿的推导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上的。Gettier利用这个实验和其他一些例子,解释了将知识定义为JTB的理论需要修正。 8.定时炸弹(The Ticking Time Bomb) 如果你关注近几年的政治时事,或者看过动作电影,那么你对于“定时炸弹”思想实验肯定很熟悉。它要求你想象一个炸弹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并且爆炸的倒计时马上就到零了。在羁押中有一个知情者,他知道炸弹的埋藏点。你是否会使用酷刑来获取情报? 解读: 与电车难题类似,定时炸弹情景也是强迫一个人从两个不道德行径中选择的伦理问题。它一般被用作对那些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酷刑的反驳。它也被用作在极端形势下法律——就像美国的严禁虐囚的法律——可以被放在第二位的例子。归功于像《24小时》的电视节目和各种政治辩论,定时炸弹情景已成为最常引用的思想实验之一。今年早些时候,一份英国报纸提出了更为极端的看法。这份报纸提议说,如果那个恐怖分子对酷刑毫无反应,那么当局者是否愿意拷打他的妻子儿女来获取情报。 7.爱因斯坦的光线(Einstein’s Light Beam) 爱因斯坦著名的狭义相对论是受启于他16岁做的思想实验。在他的自传中,爱因斯坦回忆道他当时幻想在宇宙中追寻一道光线。他推理说,如果他能够以光速在光线旁边运动,那么他应该能够看到光线成为“在空间上不断振荡但停滞不前的电磁场”。对于爱因斯坦,这个思想实验证明了对于这个虚拟的观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应该和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观察者观察到的一样。 解读: 事实上,没人确切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科学家一直都在争论一个如此简单的思想实验是如此帮助爱因斯坦完成到狭义相对论这如此巨大的飞跃的。在当时,这个实验中的想法与现在已被抛弃的“以太”理论相违背。但他经过了好多年才证明了自己是正确的。 6.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 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哲学家Thomas Hobbes后来对此进来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解读: 对于哲学家,特修斯之船被用来研究身份的本质。特别是讨论一个物体是否仅仅等于其组成部件之和。一个更现代的例子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乐队,直到某一阶段乐队成员中没有任何一个原始成员。这个问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企业,在不断并购和更换东家后仍然保持原来的名字。对于人体,人体不间断的进行着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迫人们去反思身份仅仅局限在实际物体和现象中这一常识。 5.伽利略的重力实验(Galileo’s Gravity Experiment) 为了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理论,伽利略构造了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如果一个轻的物体和一个重的物体绑在一起然后从塔上丢下来,那么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两个物体之间的绳子会被拉直。这时轻的物体对重物会产生一个阻力,使得下落速度变慢。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两个物体绑在一起以后的质量应该比任意一个单独的物体都大,那么整个系统下落的速度应该最快。这个矛盾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解读: 这个思想实验帮助证明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无论物体的质量,不考虑阻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自由落体的速率都是一样的。 4.猴子和打字机(Monkeys and Typewriters) 另一个在流行文化中占了很大分量的思想实验是“无限猴子定理”,也叫做“猴子和打字机”实验。定理的内容是,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打字,并持续无限久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猴子和打字机的设想在20世纪初被法国数学家Emile Borel推广,但其基本思想(无数多的人员和无数多的时间能产生任何/所有东西)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 解读: 简单来说,“猴子和打字机”定理是用来描述无限的本质的最好方法之一。人的大脑很难想象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无限猴子定理可以帮助理解这些概念可以达到的宽度。猴子能碰巧写出《哈姆雷特》这看上去似乎是违反直觉,但实际上在数学上是可以证明的。这个定理本身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重现的,但这并没有阻止某些人的尝试:2003年,一家英国动物园的科学家们“试验”了无限猴子定理,他们把一台电脑和一个键盘放进灵长类园区。可惜的是,猴子们并没有打出什么十四行诗。根据研究者,它们只打出了5页几乎完全是字母“s”的纸。 3.中文房间(The Chinese Room) “中文房间”最早由美国哲学家John Searl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这个实验要求你想象一位只说英语的人身处一个房间之中,这间房间除了门上有一个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闭的。他随身带着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房间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和橱柜。写着中文的纸片通过小窗口被送入房间中。根据Searle的理论,房间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书来翻译这些文字并用中文回复。虽然他完全不会中文,Searle认为通过这个过程,房间里的人可以让任何房间外的人以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 解读: Searle 创造了“中文房间”思想实验来反驳电脑和其他人工智能能够真正思考的观点。房间里的人不会说中文;他不能够用中文思考。但因为他拥有某些特定的工具,他甚至可以让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以为他能流利的说中文。根据Searle,电脑就是这样工作的。它们无法真正的理解接收到的信息,但它们可以运行一个程序,处理信息,然后给出一个智能的印象。 2.薛定锷的猫(Schrodinger’s Cat) 薛定锷的猫最早由物理学家薛定锷提出,是量子力学领域中的一个悖论。其内容是:一只猫、一些放射性元素和一瓶毒气一起被封闭在一个盒子里一个小时。在一个小时内,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几率为50%。如果衰变,那么一个连接在盖革计数器上的锤子就会被触发,并打碎瓶子,释放毒气,杀死猫。因为这件事会否发生的概率相等,薛定锷认为在盒子被打开前,盒子中的猫被认为是既死又活的。 解读: 简而言之,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因为事件发生时不存在观察者,盒子里的猫同时存在在其所有可能的状态中(既死又活)。薛定锷最早提出这个实验是在回复一篇讨论量子态叠加的文章时。薛定锷的猫同时也说明了量子力学的理论是多么令人无法理解。这个思想实验因其复杂性而臭名昭著,同时也启发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最奇异的就属 “多重世界”假说,这个假说表示有一只死猫和一只活猫,两只猫存在在不同的宇宙之中,并且永远不会有交集。 1.缸中的大脑(Brain in a Vat) 没有比所谓的“缸中的大脑”假说更有影响力的思想实验了。这个思想实验涵盖了从认知学到哲学到流行文化等各个领域。这个实验的内容是:想象有一个疯狂科学家把你的大脑从你的体内取出,放在某种生命维持液体中。大脑上插着电极,电极连到一台能产生图像和感官信号的电脑上。因为你获取的所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都是通过你的大脑来处理的,这台电脑就有能力模拟你的日常体验。如果这确实可能的话,你要如何来证明你周围的世界是真实的,而不是由一台电脑产生的某种模拟环境? 解读: 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很像《黑客帝国》,那么你说对了。这部电影以及其他一些科幻作品,都是在这个思想实验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让人们质疑自身经历的本质,并思考作为一个人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个实验的最初原型可以一直追溯至笛卡尔。在他的《Meditations on the First Philosophy》一书中,笛卡尔提出了能否证明他所有的感官体验都是他自己的,而不是由某个“邪恶的魔鬼”产生的这样的疑问。笛卡尔用他的经典名言 “我思故我在”来回答这个问题。不幸的是,“缸中的大脑”实验更为复杂,因为连接着电极的大脑仍然可以思考。这个实验被广泛的讨论著,有许多对于此实验前提的反驳,但仍没有人能有力的回应其核心问题:你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是真实?

方舟子:“坐月子”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陋习

古人把生日称为“母难日”,这指母亲不仅在怀孕、分娩时要忍受痛苦,而且面临着很大的生命危险。在古代,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5%。一个女人一生中通常要经历5~8次生产,这意味着一个女人在一生中由于生产而死亡的可能性高达八分之一。如今,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发达国家的产妇死亡率已降到万分之一左右。 有许多原因能导致产妇死亡。有的是难产或分娩时大出血而当场死亡。有的则是在产后由于感染而死亡。如果在分娩时没有进行消毒,例如用未消毒的剪刀、菜刀切断脐带,就可能发生破伤风。又由于产后子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细菌容易进入子宫内导致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发炎,甚至进一步通过输卵管到达盆腔,引起输卵管、卵巢、盆腔发炎。因此产后如果不卫生,容易发生大面积感染,最终由于败血症而死亡。 严重感染时人会发高烧,发高烧时身体会打寒颤,就跟在寒风中一样。中医不知道这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以为是“伤风”、“受凉”。为了避免“伤风”,产妇不仅要闭门不出,坐床不起,而且要紧闭门窗,密不透风。产妇还要头戴帽子或裹毛巾,穿厚衣服,即使是大热天也必须如此。为了避免“受凉”,产妇不能洗头、洗澡,不能沾水,连刷牙都不行。产妇也不能喝凉水、冷饮,不能吃“凉性”食物,例如水果。 这就形成了坐月子要忌风、忌水、忌动、忌口的习俗,而且长达一个月。忌风、忌水不讲卫生,反而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而忌动、忌口又降低了免疫力,因此坐月子的结果反而更容易“伤风”、“受凉”。越是容易“伤风”、“受凉”就越看重坐月子,形成了恶性循环。坐月子对产妇来说其实是很痛苦的事,在夏天时尤其如此。为了逼迫产妇就范,又有了一套吓人的说法,不坐月子或月子没坐好,以后就会得“月子病”,例如头部吹了风或洗了头就会一辈子头疼,刷了牙以后牙齿会一直酸痛,身体哪个地方沾了水哪个地方就会疼等等。 这些做法与现代医学格格不入,恰恰是对着来的。如果是在西方国家,产妇分娩后,护士往往就给她冷饮。分娩当天,护士就会让产妇洗澡,而且会逼着产妇下床运动。孕产妇体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果长时间躺着、坐着不动,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如果血栓随着血液流动到了肺部,栓塞肺动脉,会导致产妇猝死,难以抢救。在发达国家,产妇由于难产、大出血或感染死亡已很少见,最主要的死亡因素就是血栓栓塞。即使产妇老大不愿意也要逼着她们运动,就是为了防止血栓栓塞。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产后的恢复。 西方国家的这种做法在许多中国人看来很不可思议。他们把这归结为白人的体质比较好。且不说白人的体质未必就都比中国人好,西方国家的居民也并不都是白人,还有黑人、印第安人、亚裔,还有很多华人,他们也都不坐月子。除了西方国家,其他国家,包括东方国家(例如日本)也都不坐月子。难道只有在中国的华人是世界上身体特别虚弱的特殊人种,非坐月子不可?一旦被指出了这个事实,又有人会说,正因为外国女人不坐月子,所以她们老得快,或者老了疾病多。好像这些人做过调查统计,发现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女人到老年都比中国国内的女人不健康似的。 “不坐月子,别看现在没事,以后就知道厉害了。”这是常见的说法,让一些产妇不敢不从。也的确经常有人现身说法,说当年由于月子没坐好,所以落下了什么“月子病”。而什么病都可以归为“月子病”。我听过的一个很搞笑的说法是,由于当年坐月子是在夏天,穿凉鞋没有包住脚后跟,所以老了脚后跟皮肤就裂了。反正人老了甚或还没老都难免会出现各种疾病、不适,只要以前坐过月子觉得某方面没做好,就都可以归为“月子病”。难道没有生过小孩的女人就不会得这些病?“月子病”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疾病,是疑神疑鬼乱联想导致的,只有那些坐过月子的人才会得,不坐月子的人没有这方面的心理负担,反而不会得“月子病”。 坐月子是受中医文化影响的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陋习。这并不是说产妇不需要休产假。产妇在分娩后身体出现了一些变化,适当的休息辅以合理的饮食和锻炼,是有助于身体复原的。更重要的是,产假有助于带好新生儿。如果因为迷信坐月子,把自己搞得全身脏兮兮、臭烘烘的,对宝宝也不好。说了这么多,也许还会有人问,那你的妻子敢不坐月子吗?当然敢,在医院时没有洗浴条件,她从医院一回家就洗头洗澡,出门散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中国人唯一不认可的成功——就是家庭和睦,人生平淡

《阿甘正传》中有一段经典的台词: There is only so much of fortune a man really needs and the rest is just for showing off. Aren’t I going to be me? Stupid is as stupid does. 下面开始讲故事: 英国某小镇。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唱为生;这儿,有一个华人妇女,远离家人,在这儿打工。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于是他们屡屡相遇。时间长了,彼此已十分的熟悉。 有一日,我们的女同胞,关切地对那个小伙子说:“不要沿街卖唱了,去做一个正当的职业吧。我介绍你到中国去教书,在那儿,你完全可以拿到比你现在高得多的薪水。” 小伙子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反问道:“难道我现在从事的不是正当的职业吗?我喜欢这个职业,它给我,也给其他人带来欢乐。有什么不好?我何必要远渡重洋,抛弃亲人,抛弃家园,去做我并不喜欢的工作?” 邻桌的英国人,无论老人孩子,也都为之愕然。他们不明白,仅仅为了多挣几张钞票,抛弃家人,远离幸福,有什么可以值得羡慕的。在他们的眼中,家人团聚,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幸福。它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贵贱无关。于是,小镇上的人,开始可怜我们的女同胞了。 中国山东,有这样一对夫妇 刚刚结婚时,妻子在济宁,丈夫在枣庄;过了若干年,妻子调到了枣庄,丈夫却一纸调令到了菏泽。若干年后,妻子又费尽周折,调到了菏泽,但不久,丈夫又被提拔到了省城济南。妻子又托关系找熟人,好不容易调到了济南。可是不到一年,丈夫又被国家电业总公司调到重庆。 于是,她所有的朋友,就给她开玩笑——你们俩呀,天生就是牛郎织女的命。要我们说呀,你也别追了,干脆辞职,跟着你们家老张算了。 但是,她以及公婆、父母,都一致反对。“干了这么多年,马上就退休了,再说, 你的这么好,辞职多可惜。要丢掉多少钱呀!再干几年吧,也给孩子多挣一些。” 其实,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已经非常优越。早已是中层阶级,但是他们仍然惦念着那一退休.于是,夫妻两个至今依然是牛郎织女。 我们,是一个尚义轻利的民族。 中国人一直是为了某种自己未必真正明白的主义而活着。于是,中国人,不能在没有目标的生活中活着。而这个目标,可以是工作,可以是理想,可以是金钱,可以是孩子,可以是老人……但是,唯一不可能是的,就是自己。 中国人,可以很委屈的活着。可以是工作上的极不顺心,可以是婚姻上的勉强维 持,可以是人际关系上的强作笑颜,可以是所有欲望的极端压制,可以是为了一个所谓的户口……哪怕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也在所不惜。 中国人,可以过异常艰难的日子,但并不能安贫乐道,他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必定有一个近乎玩笑的借口;中国人,可以把高官厚禄当作成功,中国人可以把身家百万当作理想,中国人可以抛却天伦之乐四海飘荡,但是,中国人唯一不认可的成功——是家庭的和睦,人生的平淡。 于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把爱国、崇高、献身、成功、立业的情结推向了极致——他们要么在大公无私,其实是舍本逐末的漩涡里苦苦挣扎,要么在肩负重任,其实是徒有其名的怪圈里受尽折磨……唯一遗漏的就是自由和自我。于是,在外国,妇孺皆知的道理;在中国,没人能明白。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 有一个美国商人坐在墨西哥海边一个小渔村的码头上,看着一个墨西哥渔夫划着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几尾大黄鳍鲔鱼。这个美国商人对墨西哥渔夫能抓这么高档的鱼恭维了一番,还问要多少时间才能抓这么多?墨西哥渔夫说,才一会儿功夫就抓到了。美国人再问,你为什么不待久一点,好多抓一些鱼?墨西哥渔夫觉得不以为然:这些鱼已经足够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 美国人又问:那么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在干什么? 墨西哥渔夫解释: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过得充满又忙碌呢! 美国人不以为然,帮他出主意,他说:我是美国哈佛大学企管硕士,我倒是可以帮你忙!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到时候你就有钱去买条大一点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鱼,在买更多渔船。然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 到时候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然后你可以自己开一家罐头工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个生产、加工处理和行销。然后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矶,最后到纽约,在那经营你不断扩充的企业。 墨西哥渔夫问:这又花多少时间呢?… Continue reading 中国人唯一不认可的成功——就是家庭和睦,人生平淡

软件公司的两种管理方式

StakeExchange上的一个问题——“为什么BA和PM的薪水要比程序员要高?”,顶在一楼的回复分析了这个原因,并指出了两种管理文化。 一个简单的回答应该是——“因为在我们的社会里,我们总是会认为薪水和职位的层次绑在一起”。但是,这个答案同时也折射出一个事实——我们的薪资是基于我们所理解的价值,但这并没有解释 为什么PM(Project Manager)和BA(Business Analysts)在很多软件公司里在组织的上层? 为什么软件项目团队总是在最底层? 这两个问题真是非常地值得我们去问,去思考。 总体来说,这个世界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软件公司的组织结构。我把他们叫做 Widget Factory(小商品工厂) 和Film Crews(电影工作组). Widget Factories 想要去解决 怎么去激发被X理论所影响的人 。X理论由 McGregor提出,这个理论是说,一般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工作越少越好,可能的话会逃避工作,大部分人对集体(公司,机构,单位或组织等)的目标不关心,因此管理者需要以强迫,威胁处罚,指导,金钱利益等诱因激发人们的工作源动力。于是,经理总是要去做他下属的工作。于是,基于这种前提下所思考出来的管理方式,很自然的就是——整个团队能够容易地被经理一个人所取代,这种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很容易被别人取代,在这种团队里,经理的工作能力不断地被加强。因些,这种公司一般使用树形层级的组织结构,而不是水平式的工作角色。 Widget Factory 管理体系运作于制作软件的某种假设,这种假设需要BA在一个定义地非常明确的并且需要主管项止经理监管的流程在,准备软件的规格说明书。这种软件制造业需要对项目定置足够的可被替换的编程和测试资源。整个工作由事先安排好的预算来驱动,这个预算由PM和BA在初始化business case的时候完成。 一个 Widget Factory 的公司的管理可以通过观察这个公司员工的谈话方式识别出来。他们很喜欢谈论Resource资源(包括干活的人也叫做resource),Process流程,Operating efficiency运作效率,uniformity一致性, repeatability可重复性,严格在控制对资源的使用,鲜明的工作角色和 鲜明的流程定义(inputs 和 outputs)。他们对实实在在的软件开发漠不关心,他们想要把理想中的软件开发运作变成他们看得见的图画。 Film Crews 。这种公司认为人是有相当高的智力和创造力的,是自己可以激发自己的(陈皓注:即使没有外界的压力和处罚的威胁,他们一样会努力工作以期达到目的——人们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监督的能力),人们努力工作,并且可以享受工作(人们愿意为集体的目标而努力,在工作上会尽最大的努力,以发挥创造力,才智),就像孩子喜欢玩一样。 Film Crews 认为,每一个个体的自已专业能力,要远远优于那种被组织和协调出来的能力。因为经理不再代替每一个人,而树形的层次架构也不能很好的运作——人们不得不以比较复杂和形式合作才能把事搞定。工作职责变得非常地垂直——你需要具有从上到下的而比较宽泛的各种能力(陈皓注:每个人都需要有管理和技术能力),这种管理 也就是基于 McGregor的 Y理论。 在一个Film Crew 的Director(注:有总监和导演的意思)了解要把一个伟大的软件组合起来的每一个碎片,他需要组织一个无与伦比的团队,并且要帮助这个团队能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工作。他的角色是鼓舞大家,守护着构想(Vision),提供方向和集中大家的精力。每一个人都很关键,因为“Director”相信软件的结果来自所有的参与者,以及他们的那种独一无二团队工作方式。大家都知道自己是这个事的一个明星,明星效应可以增加成每个人的成功的机会。而他们的构想(Vision)驱动着预算和拨款。 当我们用报酬来表示的话, Widget Factories 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总是从PM和BA派生出来的,所以他们常驻在管理层的上面,也有相应的报酬,而软件团队,只要他们正确地把需求变成可工作的代码后就变得无所谓了。PM 和 BA 努力工作来维护他们的权位,他们通常不会让你能得到项目的原始信息。团队拿不到项目的原始信息,团队就要吧拼命地制造各种理由来让他们的方案变得有价值,程序员成为了只会从PM和BA那边听从命令的工人。这种情况反而让Widget Factory 公司方向大了他们的那种想法——程序员都是差不多的,就像车间里的工人一样,他们只不过在机械地干一些很复杂的但是很标准的事情。 和 Film Crew 公司鲜明的对比,Film Crew 更主张的是平等主意,每个成员都可以不受限制地获得主要的和原始的信息,其鼓励形成价值判断,并且可以自由地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达到团队的构想。Leadership领导力结构基于人的能力而不是工作角色。报酬拆射出这个人是怎么在这个项目中工作的,需要明白这个人为我们的软件创造了多大的价值和产生了怎么样的结果。 在这种环境里,PM的工作显得并不突出,他也许也不太可能是一个有创造力的领导者,工作角色被弱化成了一种行政管理上的支持者,以及团队外部的联系者。BA的部分工作直接被团队取代(在项目早期被Director取代)。 现在,一点也不奇怪,大多数的公司内的软件开发团队以及一些咨询工作运作于… Continue reading 软件公司的两种管理方式

“日”字加一笔,你最先想到什么字?

“日”字加一笔,你最先想到什么字? 可以看出你是什么性格的人^_^, 我自己试了一下。觉得很准,收录在此。来源萝卜网 答案在下面 1、变成‘甲’字;此类型的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特殊的才能,一生可能只为了追求一件事而努力;喜欢助强扶弱,打抱不平;渴望在社会上与人群中有作为,并担当他们的领导者,个性冲动,权威自信,有正义感,自强不息,爱出风头,喜欢替他人作主和发号施令。关注权利、独断,并且控制空间和领域否认弱点和缺陷充满活力,向往刺激和精彩愤怒爆发直接、面对面相信“强权就是公理”,别人会觉得专横霸道喜欢控制大局和授权给别人的乐趣,但却不喜欢被控制会保护、支持自己的朋友、家人和下属很难听从别人的意见喜欢被人尊重而不是被人喜爱是一个坚强、自信、果断和会马上采取行动去解决问题的人。比较适合开创性、冒险性的工作,因为其前进行动力是比较明显的。 性格倾向:外向、主动、乐观、冲动、专制、有正义感。在感情上相对可能会比较平淡。他们在年轻时的境遇可能较辛苦,所以他们的心境大半保持冷静;谈恋爱时也一样,即使是在热恋期也会理性大于感性。 2、变成‘由’字;此类型的人在团体中,通常是大家能够信赖依靠器重的人材,具有强烈的责任感,重视自己的道德、价值观,但是喜欢出风头,有些狂妄自大。渴望事业有成就,以目标为主导,重视自我形象,希望被人肯定,受人注意和羡慕。他们能在每一刻中都适当地表现出该有的反应,善于掌握每一个机会,务求达到成功。渴望被肯定、赞赏、被他人羡慕。这类人比较适合稳定性、规律性的工作,因为比较偏好稳扎稳打。性格倾向:外向、主动、擅于交际,注意力集中在结果,而非过程,经常会疏忽自己的感受,坚持自己的目标,达不到目标就恼火,会强迫自己,因此显得比较急躁,有时会为了求效率而牺牲完美走捷径,精力充沛、热爱工作、奋力追求成功、以获得地位和赞赏,为了事业成功、声望、财富,有时牺牲情感、婚姻、家庭或朋友是一个受人欣赏、有能力、出众的人。与他们谈恋爱是最好的,因为他们很会照顾人,且对伴侣忠贞,不会有复杂的异性关系;但有些人会认为他们有思想上的洁癖,而且跟他们在一起经常会因为工作很忙而经常无法正常交往,容易出现感情分离。 3、变成‘申 ’字;此类型的人性格内向、被动、乐观、随和、顺从。通常给人亲切、善良、人际关系好的感觉,在团体中是非常受欢迎的人物,渴望人人能和平共处,怕引起冲突,怕得罪别人,怕左右为难,不争名逐利,性格温顺,与世无争,爱好大自然,写意随和,但往往给予人一种懒洋洋,没有个性,慢条斯理和满不在乎的感觉。但是因为其性格的原因,容易耽搁事情,别人会觉得其被动和优柔寡断,虽然不喜欢命令别人,但当别人命令自己时,会反感和变得倔强对于不同观点的分歧和争论。而有时为了人际关系的圆融,推卸责任和善于说谎也变成他们的特质。有着良好的事务协调能力,很懂得察颜观色。不过,此类型的女生会把婚姻和爱情摆在第一位,视野也因此受限;男性则是太受欢迎而容易有外遇的情况发生。 4、变成‘田’字;此种类型的人喜欢思考、追求知识、渴望比人知得多,懂得快,喜欢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理论去驾驭他人,他们冷静,机智,分析力强,好学不倦,善于理性,有逻辑地去处理问题并将情感抽离,不喜欢自己的空间受到骚扰。性格倾向:内向,被动,自我,喜欢思考,关注探究,喜欢寻求孤零感觉,不喜欢自己的空间受到骚扰,不擅长对他人说好听的话,喜欢独自解决问题或独自计划并执行一项计划,喜欢一个人独自思考、观察、并找寻生命的意义,是一个理解力强、重分析、好奇心强、有洞察力的人。感情方面相对比较保守,但是成功率反而更高,而且几乎没有感情方面的纠纷和外遇。 5、变成 ‘旧’字;此类型的人相当特立独行,他们的人生计划是那种“孤军奋战”型的,他们非常有自信能达成他们的计划,所以们喜欢听人家的称赞。渴望受到保护和关怀,为人忠心耿耿,但多疑过虑,怕出风头,怕生事端,怕自己力不从心,怕人虚伪,口是心非,怕事与愿违。时时需要防范被人利用和陷害,所以喜欢寻求权威的庇护,但对权威有着不信任感。所以内心深处常隐藏着恐惧和不安,对人和事缺乏安全感。性格倾向:内向、主动、保守、忠诚。关注潜在的伤害、危险、威胁。但容易放大危险、灾害,而且生性多疑,不会轻易相信别人,可是内心深处却希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肯定常问自己是否有做错事,因为害怕犯错误而被责备要求公平,期望付出和所得想得到对事情通常想的太认真。但却是是一个忠诚、值得信赖、勤力的人。对于感情方面,喜欢标新立异,与从不同,因此也不太安定。而且在谈恋爱时,他们不是那么在乎对方的情绪,因为他们常满足于自我的情绪中而忽略了对方。 6、变成‘白’字;此种类型的人自我意识很强,在美感方面有独特的见解,不会盲目追求流行,而自尊心也比较高,拥有与众不同的理想,且会为实践理想而努力不懈怠。觉得这世界充满了刺激的事物和体验,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而“好玩”更是其做事的动力。对于爱情他们可以马上选择出他们所要的,而且绝对忠贞,但这也意谓他们的占有欲极强,而且因为他们通常在心中已有一个理想的情人模型,所以想掳获他们的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彻底的了解他。性格特点:外向好动,活泼开朗,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时常想办法去满足自己想要的,爱玩,贪新鲜而怕作承诺,渴望拥有更多,倾向逃避烦恼,痛苦和焦虑。外向、主动、乐观、贪玩、缺乏责任感。多才多艺,兴趣广泛,不喜欢被限制,乐于探索,贪图享乐,对有兴趣的事很入迷,喜欢上餐馆、娱乐、旅行或同朋友谈天说地的美好享受,但不善于处理繁琐和细节的任务,是一个快乐、热心、思想正面的人。 7、变成‘目 ’字;此种类型的人,你可以说他具有协调性,也可以说他优柔寡断、没原则。他们非常害怕自己受到伤害,所以自我防卫心很强,有时还会因过度防卫而伤了对方。他们希望每件事都做得最完美、使自己和世界变得更完美,但却经常有些急于求成反而没有如愿以偿。做事力求正确完美,有原则,有标准,常有自我批判并要求他人按自己标准去做事情的倾向,理性正直,时常压抑自己人性中不理性的一面,怨而不宣。性格倾向:内向、被动、批判。关注错误,纠正错误,有责任、独立、勤奋工作,有理性、成熟、有目标,有原则、有标准、且看中效率,但是喜欢批评别人,吹毛求疵,做事没有耐性、喜欢先工作,后享乐,喜欢压抑冲动和渴望过度刚性,是一个合理、实际、脚踏实地的人。但是在爱情路上,他们很容易受到**而转移目标,虽然不是故意的,却因此伤了很多人的心。 8、变成‘电’字;此类型的人个性非常复杂,有多方面的特质,只要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迷失自我,因为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喜欢把焦点放在关系和感觉上,不开心时,喜欢独自一人来处理,和不熟的人交往时,会表现沉默和冷淡,特别容易被人生哀愁、悲剧所触动,认为被他人误解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但是其创造力、热情和丰富的感情却非常地吸引人,所以在其身边从不缺少朋友!当遭到拒绝、挫折时,便会退缩,变得沉没、害羞,当别人面临危机时,会很支持及同情他们,有很丰富及活跃的想象力,喜欢把事物重组一个新的模式。是一个直觉、敏感、有创造力的人。在爱情方面,他们因为拥有多方面的特质,所以很容易吸引到异性。 9、变成‘旦’字;这类人常常非常喜欢帮助他人,渴望被爱,受人感激和认同,善解人意,有同理心,热情地去满足他人需要而又希望不被察觉。性格倾向:外向、主动、感情丰富,关注去满足重要的其他人,乐于付出,希望努力满足他人需要,成为他人不可缺少的人,喜欢压抑或疏忽自己的感受,不喜欢向人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缺乏自主和想法,喜欢与朋友相处,并乐于倾听他们的事情,对人热情、友善、有爱心和有耐心,重视人际关系,是一个关怀、乐于助人、慷慨的人。其感情生活非常地细腻,所以能与这类人谈恋爱,会让你活得更愉快。但是因为不善于拒绝别人,所以有时候也会把自己搞得很累,给自己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10、无法组成字此类型的人常觉得自己和别人不同,是不平凡和独特的人。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浪漫的、有品位、有个性和喜欢我行我素的人。渴望自我了解和他们的内心感受被人认同,喜欢我行我素,不媚俗,感情丰富,思想浪漫有创意,拥有敏锐的触觉和审美眼光。性格倾向:内向,被动,多愁善感、感情丰富,喜欢把焦点放在关系和感觉上,不开心时,喜欢独自一人来处理,和不熟的人交往时,会表现沉默和冷淡,特别被人生哀愁、悲剧所触动。认为被他人误解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当遭到拒绝、挫折时,便会退缩,变得沉没、害羞。当别人面临危机时,会很支持及同情他们,有很丰富及活跃的想象力,喜欢把事物重组一个新的模式是一个直觉、敏感、有创造力的人。感情方面有些过分小心而经常受到挫折,而且也容易失恋,其感情生活要吗就一生只有一个,要嘛,就可能经常更换其身边的女朋友。

关于性格内向者的10个误解

这篇文章转自这里,翻译自Carl King的这篇文章。 我非常幸运的发现了这本《内向者优势——如何在外向的世界中获得成功》的好书,我感觉就好像是有人专门为我们这个罕见的小群体写了一部百科全书一样,它不仅对我的很多怪癖做了解释,还帮助我从一个崭新且积极的角度重新定义了我的整个人生。 毫无疑问,几乎所有认识我的人都会说,“啊哈,你不会到现在才发现你是个性格内向者吧?”,其实这并不是那么简单,问题在于将一些人贴上内向者的标签是一种非常浅显且充满各种常见误解的行为,事实要比这复杂的多(在Carl King讲过之后,就更是如此了) Laney的书中有个章节对人的大脑进行了分析,并解释了神经元是如何在内向者和外向者的神经系统中跟随不同的控制通路进行传递。如果这本书基于的科学理论是正确的,那就证明了内向者是一群对多巴胺过度敏感的群体,太多的外部刺激过量的消耗了它们。相反的,外向者没有足够的多巴胺,他们需要依靠大脑的肾上腺去创造它们,外向者通常有更短的神经通路,他们的大脑血流量也相对更少,外向者神经系统中的信息大部分都是通过位于前额叶的布罗卡氏区(Broca’s area)传递的,而这里正是我们的大部分思考发生的地方。 不幸的是,根据这本书,只有大约25%的人是内向的,而像我这样极端的就更是少上加少了,这导致了许多的误解,因为社会对我们这类人缺乏足够的了解(我很高兴我能够这样说) 所以下面我列出了一些对内向者的常见的误解(这是我自己的清单,我对其中一些深信不疑): 误解1: 内向者不喜欢说话 并不是这样,内向者不说话只是因为他们觉得没什么好说,他们讨厌闲谈扯淡,如果你让一个内向者讲他感兴趣的事情,他可能连着3天3夜都讲不完。 误解2: 内向者都很害羞 内向者没什么好害羞的,他们也不是害怕陌生人,他们只是需要一个理由去交际,他们不会为了交际而交际,如果你想和一个内向者交流,那就直接聊吧,不用担心礼貌问题。 误解3:内向者都很无礼 内向者通常觉得遵从社交礼仪,拐弯抹角的说话没有一点必要,他们希望每个人都是真实且真诚的,但不幸的是,大多数情况下事情并不是这样,这让内向者感到很大的压力,他们很难融入其中,并为此感到沮丧。 误解4: 内向者不合群 恰好相反,内向者会非常认真的对待他们为数不多的朋友,他们最亲密的朋友或许用一只手就可以统计过来,但如果你有幸被一个性格内向者当做朋友,那你就有了一个终生的盟友,一旦你作为一个人类存在赢得了他们的尊敬,你就入选了。 误解5:内向者不喜欢去公共场合 胡扯,内向者只是尽可能的避免去公共场所,他们同样也会尽量避免卷入复杂的公共活动,因为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需要的数据和经验,所以,他们喜欢在一个地方待很久去“得到某样东西”,他们总是准备着回家,调整(Recharging),然后处理一切,实际上,调整绝对是内向者的关键所在。 误解6:内向者总是想要独处 内向者只是喜欢自我思考,他们会想很多,他们会白日做梦,他们喜欢解决问题,攻克难题,但是如果他们找不到什么人来分享他们的发现,他们也能忍受难以想象的孤独。他们希望在同一时间只和一个人保持亲密的感情关系。 误解7:内向者都很古怪 内向者通常都是个人主义者,他们不喜欢随大流,他们喜欢通过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来体现自己的价值,他们总是从自我出发,正因如此,他们也常常挑战常规,他们的大部分决定都不会以当前的流行趋势做为参考。 误解8:内向者都是冷漠的书呆子 内向者通常更关注内心世界,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自身的想法和感情上,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对他们身边的事情漠不关心,只是他们更喜欢通过内心世界来达成自我满足。 误解9:内向者不知道如何放松和享乐 内向者通常喜欢在家或自然中放松自己,他们不会去那些嘈杂的公共场所,内向者也不会寻求肾上腺素的刺激,如果有太多的空谈和噪音,他们会敬而远之。他们的大脑对于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太过敏感,内向者和外向者拥有完全不同的神经控制通路,关于这一点,你可以深入了解下。 误解10:内向者可以通过“自我修复”变得外向 想象一个没有内向者的世界,那个世界也就没有什么科学家,音乐家,艺术家,诗人,制片人,医生,数学家,作家和哲学家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外向者还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很多种和内向者进行交流的方式(没错,我故意颠倒了这两个词,读着很别扭?我只是为了让你们看看我们这个社会有多变态),内向者压根不需要“自我修复”,他们应该因为他们这种天生的性格和为人类做出的贡献而得到应有的尊敬,并且事实上,一项调查(Silverman,1986)显示内向的程度和IQ成正比。 “你没法避开我们,尝试改变我们只会让你感到失败”,这是我编的,我是一名剧作家。 内向者如果为了去适应外向者支配的世界而对自己进行否定,结果将会是灾难性的,内向者终将会仇恨自己以及其他所有人。如果你认为你是个内向者,我推荐你研究下这个题目并试着找其他的性格内向者交换下意见,问题并不完全是内向者应该尝试并“变得正常”,外向者也需要认识和尊敬我们,并且我们也需要学会尊敬我们自己。